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薛永武:从社会分工看人才开发的专业性

2018年05月13日 20:27  点击:[]


2018-04-28  薛永武     来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阅读

在社会实践上,社会分工在社会发展史上曾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回顾社会发展史,一般说来,生产力发展愈快,就愈加促进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而社会分工的速度也往往随之加快,客观上使人才开发的速度相应地不能满足新兴产业的需要,客观上会出现人才开发相对滞后的局面。就此而言,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许多新兴产业招收不到合适员工的原因之一。

但是,就社会分工而言,传统的分工比较简单,通常是要求社会成员掌握一门技能,而现代社会则对每个人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大生产中,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方面社会分工中的合作与整合也愈加日益突出,即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因此,高校在设置专业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专业分工不能过细。专业分工过细,首先在理论上是极其有害的,因为大千世界,自然科学诸学科之间,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或间接的客观联系。我们把专业设置过细,这意味着我们把世界上本来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人为地搞得支离破碎,然后还要把这些支离破碎的专业彼此之间建上隔离墙,彼此封闭,这在理论上是非常有害的。其次,专业分工过细在实践上也是极其有害的。专业的封闭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封闭性和视界的遮蔽性,在实践上容易使人产生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即有具体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但无整体上的概括性和学理性。

其二,从战略眼光上理性审视专业的冷与热。在专业设置上的增减,这不单纯是专业本身的调整问题,本质上是人才开发的大问题,它直接涉及培养什么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因此,专业设置不能跟着感觉走,更不能被潮流裹着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应该有科学的审慎和理性的自觉,而决不能螃蟹过河随大流,看着什么专业热,马上跟着上。专业大跃进或者说一哄而上,在实践上会产生非常有害的后果:一方面是由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师资的匮乏和教学设备建设的滞后,短期内难以培养合格的人才;另一方面,即使高校在新上专业中培养出了合格人才,但由于新上专业数量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多,从而客观上造成了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人才滞销,出现了大学生待业的尴尬,这在客观上也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才培养经费。如法学专业、新闻学和财会专业,近几年增势迅猛,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向,这不能不引起高校的注意。

其三,应该尝试大文科和大理科的整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有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在大文科或大理科中沟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文文交叉,理理交叉,文理交叉,在学科融合中通过知识和理论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融会贯通,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形成整体合力,然后再具体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

在高校设置专业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高度重视各类技术学院对人才技能的培养,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新技术为技能特征的新纪元。我们过去称不识字为文盲,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文盲也曾经作出界定,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就算是文盲。仅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现代科技在人才开发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就连过去走街串巷的磨刀匠也开始用喇叭来代替了自己的呐喊;有的拾荒者带着手机,甚至装备高科技探测器,用来寻找地下的废钢筋。可见,掌握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人才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从现代科技看人才开发的技能性,要求每一个立志成才者都应该努力学习现代的科学技术,力求掌握多种现代专业技能。从社会分工来看,无论是做管理者,还是从事现代企业,抑或从事教育事业,都离不开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管理者要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办公,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者要成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企业员工要直接操作机器设备……现代技术和现代技能已经成为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和掌握的本领,甚至就连接发手机短信也成为了人际交往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手段。过去讲君子动口不动手,而现在的君子不仅要动口,更要动手,要真正能够掌握工作所必需的现代技术。在众所周知的“非典时期”,为了预防“非典”,一般不能出门,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失去了拓展的机会,但烟台的一家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与商界进行了合作,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是网络办公超越了现实时空的局限性。

现代化的大生产要求员工不仅要熟悉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员工具备相关的另一种专业技能,甚至是具备必要的职业迁移能力。即使从岗位本身的需要来看,由于现代职业的许多岗位具备了现代技术的内涵,使岗位本身具有了复合性的特征,因而也必然要求员工应该尽量具备多种相关的专业技能,可以一人多能,一人多用,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全面开发员工的潜能。很显然,从现代科技看人才开发的技能性,这为高校的人才开发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的人才开发应该居安思危,对于人才开发应该有紧迫的现代意识,应该加大新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快实验室等硬件更新的速度。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由于高校近几年的大量扩招,教学设备本来就滞后,在扩招以后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因而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社会发展史上,从理论上来看,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发现了社会分工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他在《理想国》中,不但把社会成员分为哲学家、武士和手工业劳动者,而且还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社会分工的可迁移性,即根据这三个阶层的子女的能力大小,可以提高等级或者降低等级。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专业分工已经成为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趋势,因此,人才战略应该与时俱进,因人制宜。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上一条:新时代人才理论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下一条:新书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人才软环境建设》

关闭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电话:0531-88198843 邮箱:gdjyrcyjh@163.com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