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推动新时代人才研究事业创新发展

——何宪会长在中国人才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中国人才研究40周年研讨会的讲话

2018年12月14日 17:18  点击:[]


来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各位理事、各位嘉宾、同志们:

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才研究事业发展40周年。40年来,在中组部、人社部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才研究会历届班子、常务理事、理事及广大人才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人才研究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走过了40年的艰苦曲折、充满活力的奋斗历程,才有了当今的辉煌。人才理论研究从产生到不断创新发展,从应用实践到不断前行升华,对我国人才工作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40年来,飞跃发展的改革开放背景,丰富多彩的人才工作实践,为人才研究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创造了人才辈出的土壤环境,人才研究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人才流动,人才市场、人才引进与开发、人才考核与评价、人才选拔与使用、人才激励与约束等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安排,尤其是人才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形成和贯彻落实做出了贡献。二是完成了人才学学科升级与发展的重大任务。人才学现已列为《学科分类代码》的二级学科,不少学校开始招收人才学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生研究生。三是出版了数量众多有影响、有价值的人才学理论专著。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2018年的40年间,中国人才研究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人才研究会组织出版的人才学专著有2000多部,年均50余部。尤其这些年来,列入“人才强国战略研究出版工程”系列丛书出版的人才学专著,代表着我国人才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四是形成了一大批应用性强、指导性高的人才科研成果。其中不少成果都应用于我国及各地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实践,有些成果被中央及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批示,并获得国家和省科技进步、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等各类重大奖项。五是涌现出了一支国内外著名的人才研究专家队伍。以王通讯、叶忠海等人为代表的人才资深专家,潜心研究,不断开拓奠定了人才研究的基础。新一代的人才研究专家正在脱颖而出,力量不断壮大。

 

 

40年的风雨、40年的历程,中国人才研究事业的发展史记录着各位新老专家刻苦钻研的呕心沥血,承载着大家奋发进取的历史功绩。所有这些,我们都不会忘记。为此,我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对新老专家为人才研究事业所做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下面,我代表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会作2018年度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2018年的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人才研究事业持续发展40周年。一年来,在人社部党组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才研究会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及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及中组部、人社部有关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行业、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动员和组织会员、理事深入开展新时代人才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研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研究和总结40年人才研究成果以及各类学术研讨等活动,推动全国人才研究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一)组织推动了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研究会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的内容,摘录整理出来,分类编辑成学习材料,供各级领导和有关行业、单位工作人员学习领悟。同时,组织研究会中人才研究资深专家在有关会议上进行学习解读。为了更有效地推动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研究会下发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动人才研究创新发展”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90篇。其中获一等奖的17篇;二等奖29篇;优秀论文34篇。许多学习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指导高度,又有实践应用深度。这次大会印发的《新时代人才理论创新文集》,就是大家这些学习研究成果的结晶。这些学习成果通过各类媒体,向各级组织、人社系统乃至全社会进行宣传,有力地推动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部署和要求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二)为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指导意见的制定颁发与贯彻落实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8年2月2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我国人才工作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南性文件。印发前,研究会有关专家学者参与起草和修改论证。印发后,研究会于6月12日在北京率先组织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解读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介绍了个人的理解感悟和学习体会。为了更好地推动《意见》深入的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研究会出版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与指导意见》解读的专集,并通过各类媒体及有关会议进行解读宣传。

(三)深入总结了人才研究40年的经验与成果、业绩

2018年,是我国人才研究事业发展40周年。研究会开展了“纪念人才研究事业发展40周年系列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出版<中国人才研究40年>书稿征集》的通知,要求各位专家学者从一个侧面总结撰写自己对人才学发展的感想、体会以及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成果与贡献。《通知》印发后,各位专家,尤其是王通讯、叶忠海、郑其绪、罗洪铁、马抗美、王建新等老人才研究专家,用生动感人的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贡献,记录了人才研究发展不平凡的历程,总结了人才研究事业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会前,我们已把大家对人才研究事业发展40周年的感想、体会和成果、贡献,编辑成书,从这个特殊的角度纪念改革开放40年,推动新时代的人才研究事业深入发展。

(四)积极开展了学术研究与研讨交流活动

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是人才研究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年来,研究会先后组织举办并参加了“高校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新时代人才发展与人才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中国旅游人才峰会”“新时代中国企业领导人才发展之路研讨会”和“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等活动。这些峰会、论坛、研讨会等活动,积极解读和宣传我国人才工作大政方针,研讨人才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各行业、各系统、各地区人才工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有效地发挥了研究机构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决策中的智囊与参谋、助手作用。

(五)撰写发表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人才科研成果

研究会印发下达了《关于2018年度科研课题立项的通知》。从已完成的成果看,“构建原始创新国际人才社区研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调研与分析研究”“上海市浦东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评价及发展需求研究”“中国自贸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才学成长和发展研究”等科研成果,都填补了我国人才研究领域的“空白”,并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实践的指导性和应用性。研究会组织国内2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开展了《中国金融人才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最后形成总报告和8个专题报告,已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呈送。这项成果应是中国人才研究会历史上参与专家学者多、调研时间长、投入力度大的重大科研课题。

(六)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

加强了组织建设。增加一批年纪轻、热爱人才研究工作的理事,调整和加强了秘书处的工作班子,充实了人才研究会的力量。加强了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指导。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领导人才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工资福利委员会,在中国人才研究会的指导下,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加强了调研工作。一年来,研究会领导率领调研组先后深入江苏、上海、四川、湖北、浙江的杭州和宁波调研,均取得了很好的调研成果。加强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报刊、杂志宣传大家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各类研讨会、座谈会及峰会、论坛等宣传交流大家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建立了中国人才研究会微信公众号,有了人才研究工作宣传平台和载体,以利于各位专家发表最新成果,交流研究工作最新经验。微信公众号建立一年来,共发表大家的研究成果100多篇,发布研究会会议、调研、学术活动等各类动态信息50多条,在宣传人才研究成果的同时,扩大了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对外影响。

总结2018年的工作,可以看到,大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形成影响力大、创新性强的重大研究项目还不多,缺乏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成果。二是学术研究和研讨活动,覆盖面不够宽,社会影响力不够大。三是对专业委员会指导管理还不到位。对地方人才研究会的工作帮助不够。四是研究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比较突出,加强年青人才研究人员培养的办法不多。五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人才研究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工作提到了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高度,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各项工作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加强人才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人才研究工作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一方面,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常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仍在持续;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风险与挑战加剧。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既给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存在着各方机会和受益不均、传统产业和就业、创业受到冲击等包容性不足的严重问题。面对上述纷繁复杂、充满不稳定变数的世界格局,我们必须认清大势、把握规律,抓紧研究我国如何迎接风险的冲击和挑战的机会,占领世界发展制高点或制胜点,实现建设人才、科技、经济强国目标等重大战略问题。而人才问题,则是我们必须抓紧研究并研究好的核心问题。为此,中国人才研究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地方人才研究会,都要站在国际经济与人才竞争的战略高度,抓紧研究世界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的人才问题,尤其是适应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进、迎接经济全球化风险与挑战需要的人才问题,增强人才研究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人才研究工作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5项有关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把回顾总结40年改革开放同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啃硬骨头”的新时代。要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同时,提出了实施和推进科技强国战略、教育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航天强国战略、制造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新时代实施和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还是实施和推进科技、教育、质量、航天等强国战略,都需要相适应、相配套的人才支撑,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因此,抓紧研究新时代全面深入改革开放、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需要的人才队伍及其建设的适应、配套、支撑问题,已经成为人才研究工作的新时代重大课题。

(三)新时代人才及其队伍建设新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人才研究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党和国家把人才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先后下发了三个里程碑式人才工作重要文献及一系列配套文件,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30日在中科院19次院士大会指出的那样:我国人才、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以全球视野谋划人才、科技开放合作的力度还不够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二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还很缺乏。三是人才、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还未落到实处,也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人才、科技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结合等衔接还不够紧。四是全社会鼓励人才、科技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都是制约着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是我们从事人才研究人员的责任,是赋予每个人才研究机构及研究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三、2019年重点工作计划安排

2019年,是我国新时代全面改革更加深入的一年,也是我国融入世界更加开放的一年。面临国际国内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新的一年,中国人才研究会应主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狠抓重大研究项目研究,突出人才工作智库功能定位

人才研究会的重要职责任务,就是突出其研究性智库的功能定位。中央在2015年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不久前,中组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党建研究会党建高端智库作用的意见》,强调指出,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加强智库建设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才研究会作为全国唯一从事人才及工作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深入开展人才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及地方、行业人才及其工作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思想库、智囊团等智库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紧紧围绕中组部、人社部新时代组织、人社工作及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紧紧围绕全社会普遍关心的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会员、理事,特别是人才研究专家学者及实践工作者,深入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不断推出质量水平高、指导价值强、影响力大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决策、政策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及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及时有效的智力服务。

(二)狠抓学术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增强研究会的生命力

作为全国性的人才及其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机构,人才研究会更要针对全国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学术理论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今年,人才研究会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研讨交流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要继续发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才研究会的牵头示范作用,组织举办2-3次全国性的人才理论研讨活动,交流大家的研究成果,提升人才研究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指导并参与各专业委员会进行行业、系统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理论研讨活动,增强专业委员会的活力。再一方面,还要努力发挥地方人才研究会的作用,指导并参与地方人才研究会等进行本地区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研讨活动,增强地方人才研究机构的活力。

(三)狠抓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优化研究人才队伍结构

在2016年人才研究会换届时,我们就提出加强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抓紧解决研究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两年来,研究会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给青年研究人才创造了一些机会,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2019年,研究会还要把对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继续发布年度“科研课题立项指南”,下达2019年度科研课题任务,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加人才课题研究,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二是继续开展全国性人才研究成果评审表彰活动,并把评审表彰的重点放在青年研究人才的成果上,让他们的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业内认可,鼓励他们尽快成长,拿出成果。三是继续举办人才理论研讨活动,吸收更多的青年研究人才参加交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他们成长进步。

(四)狠抓专业委员会和地方人才研究会建设,提升规范化工作水平

专业委员会是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分支机构,是在中国人才研究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组织。因此,加强专业委员会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是中国人才研究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研究会对各专业委员会的建设及工作管理力度不强、调研了解情况不深,指导不到位;另一方面有一些专业委员会换届不通过中国人才研究会审批、监督,开展活动不请示,工作不汇报,发展理事不按社团规定;对外宣传夸大自身效力,会议名称不恰当,内容违犯相关规定等。因此,新的一年,研究会将把专业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的清理整顿,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专业委员会建设及其工作的监管力度,对出现上述问题的专业委员会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过程中仍然出现类似问题的专业委员会,将取消其许可资格。

地方人才研究会虽然不是中国人才研究会的专属机构,但也需要中国人才研究会给予支持。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人才研究会的建设削弱了。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的新形势下,地方人才研究会的建设应当加强,为地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工作当好参谋、做好智库。新的一年,中国人才研究会要与地方人才研究会的联络与合作,和地方人才研究机构共同组织一些活动,给地方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

(五)狠抓成果转化和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

要抓好人才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我们的人才研究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每年都有一批质量水平较高、指导价值较强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形成并结项、评奖后,不能说就完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指导实践,应用工作。所以,抓好已形成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工作并应用于实践,才是我们人才研究工作的目的。可以考虑把已形成的成果,编辑整理为“问题反映”或“对策建议”,通过有关内刊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报送,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或被关注、采用。

要加强人才研究成果的宣传工作。要把已形成的成果,编辑整理为理论性、对策性文章,在相关报刊杂志上发表。要积极支持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公众号,有新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公众号,有新的观点提供给公众号,使中国人才研究会的公众号越办越好,影响越来越大。

(六)狠抓自身建设,提升组织管理领导水平

要加强秘书处建设。秘书处是人才研究会日常工作的具体负责机构,担任着人才研究会整个工作部署、要求的落实,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专业委员会的管理、地方人才研究会指导等任务。因此,必须加强秘书处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秘书长、副秘书长及秘书处各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2019年,要把专业委员会工作及自身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进一步整顿规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及自身建设,加强专业委员会工作及自身建设的督察和监管。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中国人才研究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同志们,新的时代,新的形势,给人才研究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繁重任务,也给人才研究机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肩负时代重任、牢记神圣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部党组的直接指挥下,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开创我国人才研究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上一条:筑牢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之基 ——2018年中国人才事业发展年度报告
下一条:完善制度·强化执行·转变观念

关闭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电话:0531-88198843 邮箱:gdjyrcyjh@163.com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