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体系构建研究

2018年02月09日 12:35  点击:[]



2018-02-09 孙秀丽     来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这是适应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特点,对于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社会职能,是汇集人才、知识、信息的多层次、多序列的复杂组织系统,其管理也是一种专业化、高难度的管理。特别是十九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校改革发展中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一、当前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干部队伍政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是指在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是从事管理活动必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方面的基本条件,是高校管理队伍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尚存在个别干部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厚,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不足,有的甚至违反党规、触犯法律。

(二)能力水平不能满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目前,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对如何实施科学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大部分精力应对事务性工作,对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管理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研究,对高等教育难以创造性提高管理水平,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三)管理队伍非职业化问题突出

目前,高校管理队伍有些不是专业专职的,一般都没有系统学过高等教育理论和管理学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能力培训,缺乏符合管理人员自身实际和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高校目前没有相关职员职级设置与晋升配套政策进行调节,管理岗位吸引力不足,人员职业晋升道路不通畅。同时由于受人事制度的制约,青年管理干部储备不足。

(四)干部流动渠道匮乏

客观上存在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现象,干部一旦提拔,基本可以维持到退休。校际之间、学校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机会有限,不少干部在同一职级上工作长达十年二十年,一定程度上出现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不足。

(五)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有的学校对管理问题上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视师资队伍轻视干部队伍建设的现象。只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成果,更多强调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忽视管理队伍建设,没有把管理队伍作为学校重要的办学力量加以重视和培养。甚至认为管理工作很简单,不外乎上传下达,跑腿办事,不需要能力素质很高的人才,管理能力高低,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

二、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选拔优秀干部,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扎实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认识好干部、培养好干部、用好好干部,建设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是高校切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选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主要是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办学体制和形成有利于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的变化就是从管理到治理的变化。高校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尤其是不断提升行政管理者的治理能力,不仅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完善高校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势必对推进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纵观国内外一流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建成,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和办学效益的迫切需要。

高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都必须有机配合协调运行。在高校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内部管理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这迫切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素质的专家型管理者。他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管理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着重掌握具体管理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管理工作的原则、方法,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如规划管理,熟练运用各种管理艺术。因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管理效能和办学效益最大化的迫切要求。

三、高校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概念厘清

(一)“高素质”的内涵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阐明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意义与战略要求,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重大原则,描绘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目标、新蓝图,凝聚了全党关于建设干部队伍的理念共识和经验智慧,是新形势下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讲话还具体阐明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一标准被认为是我党对干部考核评价标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的五句话标准,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指导思想和必然遵循的高度概括,也是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

(二)“专业化”的内涵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干部培训教育的始终,“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素质和能力”。“干部专业化”应是“干部个体专业水平提高以及干部群体为争取职业的专业

地位而进行不断努力的过程”。干部专业化的本质是强调干部个体、群体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干部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不断提升的过程。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两个方面。专业能力是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本职工作的精通程度和把握能力。专业精神,是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的敬业精神,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专注和投入的执着精神,是能够自觉按照岗位工作自身规律和专业规范开展工作的严谨精神。所谓高校管理干部专业化是指从事高校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整个工作生涯当中,通过专业的管理培训或继续教育获得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表现专业管理道德,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管理行为专业化的过程,即由一个普通人变成专业管理者的发展过程,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有机统一。

四、以“高素质”“专业化”为基本理论架构,构建立体化干部能力素质体系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要求为基本遵循,结合高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一套具体化、可操作的立体化干部素质指标体系,旨在高效管理实践中,有针对性的建设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校级领导的“五带头”能力素质

中央明确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两方面素质缺一不可。“好书记”应该是政治家+教育家,政治家是第一位的;好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第一位的。书记、校长以及其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五带头”。

1、带头讲学习讲政治。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结合的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讲党性,讲原则。

2、带头讲团结讲和谐。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待,与人为善,光明磊落,提倡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团结,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善于沟通,相互提醒,相互补台,正确看待和处理工作上的意见分歧,多从大局和长远想问题,切实把心思集中到工作上,共同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事创业、风正气顺的和谐局面。

3、带头加强作风建设。真正把师生期待和愿望放在心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严肃党的纪律,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应该做的带头做好,做事不做官,多到基层了解情况,及时掌握师生所思所想,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4、要带头勤奋工作。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困难挫折,勇于改革创新,以创业的激情、拼搏的精神、争先的勇气和务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善于研究和思考问题,作为党委成员要谋全局想大事,作为分管领导要勇于担当,抓好各自的工作落实。

5、要带头抓廉政建设。党委成员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做到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慎独慎微,不压线,不越轨,不做提心吊胆的后悔事;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好分管的部门和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

(二)中层干部的“15字”能力素质

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好干部标准,细化到高校管理实践中,可以用“15字”提出对中层干部的要求,即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

“想干事”是一种态度,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志气和勇气,胸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门心思放在干事上;要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对工作和事业饱含激情,执着追求,永不满足,永不懈怠。要围绕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主动谋事,认真干事。

“会干事”是一种能力,一种胆识。高校中层干部要具有很好的能力和本领。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能够驾驭矛盾,发现规律,举重若轻,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良方。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当中,善于抓牛鼻子,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宣传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善于发挥榜样的作用,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先进促后进,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干成事”是一种追求、一种责任。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离成功越近,挑战就越大、困难就越多。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勇于担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把智慧凝聚在“干成事”上,把力气倾注在“干成事”上,用“干成事”的目标导向来推动发展进程、激活创新动力,真正做出一番让师生满意、让人民满意的业绩。

“不出事”是一条底线,就是清正廉洁,不贪不占,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清正廉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在廉洁自律方面更要自觉清醒,既要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同时还要管好家人、管好队伍、管好下属。

“好共事”是一种美德、一种素养,核心是团结问题。要识大体,树立工作“一盘棋”思想,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同德、互相支持、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要讲规范,强化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要讲团结,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长处互相学习、短处互相包容、难处互相理解,做到配合默契、和谐相处、快乐共事。

(三)“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党务干部队伍

党委工作部门和党务工作者是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桥梁和纽带。党务干部除了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和“15字”要求外,还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所以党务干部必须要做到“五强”:一是大局观强,站在推进党的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党的工作,切实把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党组织的具体任务;二是规矩意识强,积极维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遵纪守法、依规办事、有敬畏心,上到党纪国法,下到单位规定、纪律,不能有投机心理、侥幸心理,不碰底线、不触红线、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提高自律意识,增强个人修养;三是服务意识强,能够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师生需求,明确服务责任;四是奉献意识强,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热爱事业去完成;五是学习能力强,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吃透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不仅要学全学懂学深学透学实,而且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熟练掌握党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

(四)“讲政治、守规矩、提能力、做实事”的基层管理干部队伍

高校基层管理干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关键因素。高校基层管理干部素质和能力要具备以下四点:讲政治,头脑清醒,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观念、信念,服从法规法纪,弘扬正气。突出团结、和谐、纯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不做小动作;守规矩,遵纪守法、依规办事、有敬畏心,上到党纪国法,下到单位规定、纪律,不能有投机心理、侥幸心理,不碰底线、不触红线、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制度是笼子,遵守规章也是保护自己;提能力:个体提升是整体提升的基础,强调“十个能力”即学习力、调研力、反应力、判断力、执行力、决策力、表达力、协调力、创新力、引领力;做实事,履职尽责、扎实做事、做出成绩,功夫应在工作上,少说多做。

五、高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多重路径

(一)做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建设的顶层设计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干部工作的重要文件,高校要切实在把握政策规定上下功夫,在落实制度措施上下功夫,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巩固成绩,努力加强薄弱环节,着力破解工作中的矛盾和难题,不断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质量。

2、制定干部能力建设发展规划。

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管理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形成系统的建设思路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求加强专业化能力建设工作的推进与督导,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紧紧围绕专业化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

3、积极推进管理队伍职员制改革

高校应该积极加强和推进党政管理干部制度改革,高校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是新形势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途径。高校要根据管理人员自身特点,管理岗位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双梯并行的高校职员制度。职员的职级是高校推行职员制的核心,是反映管理岗位层次类别和职员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职员职级的设置应考虑高校现行的行政职务序列和人员学历结构,并且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保持平衡要结合高校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科学设置职员岗位,建立规范的职员职级序列,明确不同职级岗位的工作职责,大力推进职员岗位管理和聘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职员管理制度。

(二)实施差异化干部教育培训,成效长效化培养机制

对于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管理干部要进行不同业务培训,坚持“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做到差异化培训。

1、校级领导干部的业务培训。对校级领导的培训要从全面提升领导者的理论素养、业务本领、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出发,即关注领导者的理论素养及管理知识的学习,又关注执政能力的提升,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加强形势、任务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培训;围绕媒体策略与危机应付,加强干部队伍应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建设;围绕领导力,丰富领导者的学识与修养,提高管理与领导能力,造就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

2、加强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管理业务、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培训。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要进行培训内容的创新。注重中层干部管理观念的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加大业务水平的培养,提升推动学校转型的管理水平平;其次要注重品牌教育资源共享,创立专题培训班,邀请企业管理专家做专题培训师,对转型高校中层干部进行专业指导;最后要适当派遣中层干部出国交流,学习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成功的办学经验。

3、加强高校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高校各机关处室、部、院(系)各办公室工作的行政人员都属于高校基层管理干部。这部分管理干部数量多,承担的事务也不少,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加强对基层管理干部业务水平的培训;二是要提高基层管理干部执行力培训,使其在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时,能够及时、准确、到位。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考核是否专业科学是实现领导干部能力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突出考核的导向性,把对于干部素质专业能力的考察,纳入对于领导班子集体和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评价之中,把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在对于领导干部个人的考核中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分别设置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干部自身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工作实绩等。二是突出考核的科学性,必须要建立专业化能力测评体系,对于领导干部政策运用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同时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上一条:《人才研究》第一辑 简介
下一条:关于人才美学研究

关闭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电话:0531-88198843 邮箱:gdjyrcyjh@163.com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