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正文

《人才发展研究丛书》荣获省一等奖

2021年12月31日 14:42  点击:[]


《人才发展研究丛书》获省一等奖

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作序,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组织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才发展研究丛书》,近日获得第七届(2020年度)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该丛书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国家的人才工作大政方针,围绕人才发展主题,多角度阐释人才发展的本质要义、发展环境、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和人才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该丛书立意高远,论述严谨,贴近现实,政治性、学术性、实践性强,是人才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丛书由齐秀生、薛永武任主编,共7部专著,包括郑其绪的《人才发展定力与活力》、齐秀生的《人才发展的组织环境》、薛永武的《人才发展的主体性因素》、司江伟的《人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索》、赵霞的《科技人才引进发展的比较研究》、周安忠等的《自我管理与人才发展》、刘翠兰等的《民办高校人才发展研究》。简介如下:

 

《人才发展定力与活力》

内容简介:人类的实践告诉我们,人才问题是一个治国兴邦的问题,是一个超前性、战略性的问题。人才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发展的定力与活力是一个最具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的问题。因为定力是严以律己的内心自觉,是源于对信仰的忠诚,是身怀绝技的坦然。另一方面,人才发展还需要活力,即旺盛的生命力、敏感的思维力、恒久的学习力和朝气蓬勃的创造力。定力与活力互为依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人才发展中,定力与活力相结合,方能构成人才发展的完美境界。

立足于此,本书对人才发展定力与活力的要素、地位、作用与培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探讨。告诉人们成才的必然规律和必由之路,启迪与引导人们尊重规律缩短成才周期。同时还警示人们,成才的道路没有捷径,不可侥幸、不可草率,更不可寄望于投机取巧、旁门邪道,以至于导致人生悲剧。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基本涵盖了人才发展定力与活力的全部内容。

作者简介:郑其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著有《柔性管理》、《企业人才开发与管理》、《人才管理》、《求索》、《微观人才学概论》、《英才之路》、《人才评价理论与方法》等,主编《新编人才学大辞典》,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人才发展的组织环境》

 

内容简介:人才是强国之本、兴邦之要。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才发展史。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人才发展的平台。人才发展需要良好环境,组织环境即是其中之一。该书即是作者为创造人才发展组织环境所做的理论探索。

该书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研究;自成体系,涵盖社会需求、大学教育、规划布局、基层党建、干部教育、宣教工作、思政工作、通识教育、学习教育、人才研究共十部分;覆盖面广,包括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的根本任务、高校党的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针对性强,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实践性强,注重效果;理论性强,把思考付诸实践,把实践成果升华为理论,对于创造良好组织环境,促进人才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齐秀生,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会长,历史学博士,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级巡视员、烟台市委副书记、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主持日常工作副书记(正厅级)。著有《社会环境与人才》《选贤用才》《举贤随思》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史哲》等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人才发展的主体性因素》

 

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人才发展主体性因素的学术专著。作者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和美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影响人才发展的主体因素进行跨学科和多角度的理论研究,对于人才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编主要研究人才发展需要的主体素质,包括:人类需要主体性觉醒;人生应该具有责任感;和谐的精神个性;崇高的人生理想;良好的团队精神;执着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多元情商;优化的思维素质;开放的国际视野。下编主要研究人才发展需要的主体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涯设计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身心健康的能力;较高的审美能力;驾驭“命运”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者简介:薛永武,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兼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组部特邀人才发展规划评估专家,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文旅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从事人才开发、文艺学和美学等方面教学和研究。出版著作15部,合作出版13部,发表文章160多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200多家网站转载或评价和介绍了科研成果,多家媒体报道了专访。

 

《人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索》

 

内容简介:全书一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人才的系统化培养与开发,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人才开发思想吸收、知识经济与人才开发、国际人才开发借鉴、以人才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等。第二编为人才的精益化引进与使用,主要包括环境变化及企业人才管理的新变革、以人为本的管理及和谐管理、人才管理学研究进展、人才统计学的基本范畴及人才统计实践等。第三编为人才的科学化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影响人才评价的因素分析、人才才能表现形式及特征、人才评价的技术方法、人才效能评价、科技人才创新绩效评价、区域人才发展监控评估体系构建等。第四编为人才的多元化激励与保障,主要包括理念、制度创新与区域人才竞争优势、企业薪酬体系改革、科技人才激励、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人才发展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营造、青年人才发展等。

作者简介:司江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参与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评估、省市人才考评及规划编制等工作。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18项。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科技人才引进发展的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依靠科技人才,科技人才的规模、结构及质量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学术界对于科技人才引进发展问题缺乏一个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书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域,在分析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省际、城际比较的维度,对我国科技人才引进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特别是基于鲁浙苏粤沪、京津冀鲁、青沪深杭比较视域进行的具体分析,最后落脚在山东省、青岛市的科技人才引进发展问题,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才引进发展方面的省级比较分析,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简介:赵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理事。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才学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多次参与省市人才发展规划调研与编制工作,主持完成十余项人才学领域的山东省软科学重大课题、省社科规划课题、青岛市和东营市社科规划课题,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多次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

 

《自我管理与人才发展》

 

内容简介:该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的管理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论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等重要思想梳理,围绕新时代人才发展问题,在系统分析人的发展、自我管理和人才管理与发展等要素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自我管理与人才发展的内在关系和外在联系,并基于自我管理提出促进人才发展的四维架构以及发展路径与对策建议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新时代自我管理与人才发展的趋势与前景,为人才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从管理、人的发展和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视角进行论述,阐明立论背景。第二部分为正文,对中心问题进行全面考察和论述。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对本书所阐明的理论观点及涉及尚未未能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以便后续跟进研究。

作者简介:周安忠,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事管理、高等教育理论、人才研究等。主持或作为骨干承担教育部、山东省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等立项课题17项,参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纲》《组织行为学》等著作3部,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山东省教育科学成果奖、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科研成果奖励7项。其他作者还有赵巍巍、武华宝。

 

《民办高校人才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重要的人才资源。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发展历史短、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社会认可度相对偏低等劣势,民办高校人才吸引力不足成为长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且大部分进入民办高校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相对缺乏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经验。因此,开展民办高校人才发展研究工作,为民办高校队伍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迫在眉睫。

本书是在对民办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民办高校管理干部发展研究,通过对民办高校现任中层管理干部进行调查、访谈,凝练出其核心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民办高校中层管理干部核心能力建设策略。下篇为民办高校教师能力建设研究,聚焦民办高校教师的五项核心能力。对不同个体特征的中层管理干部、教师的核心能力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刘翠兰,山东英才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第四届全国医学高职高专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项。其他作者还有杨淑平、征艳珂、樊亚男。

 


下一条: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关于表彰第一届理事会期间优秀研究成果的通报

关闭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电话:0531-88198843 邮箱:gdjyrcyjh@163.com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