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江伟
人才统计学为人才统计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它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原则作指导。这些正确的理论,就是人才统计学的理论基础;而这些正确的方法,就是人才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人才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作为人才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人才学当然以人才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其理论基础。
1.人才学
人才学是一门研究人才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完全由中国人创立的学科。人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个体的角度,可分为成才和展才两个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可分为育才和用才两个方面。据此,从个体、社会两个角度,可以将人才学分为两个大的范畴,即微观人才学和宏观人才学。
古今中外,虽然人类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和探索由来已久,但是人才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仅仅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也完全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科学春天的来临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为探索人才的成才和用才规律,国内一批学者以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大量的人才理论研究,推出了一系列开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人才学学科的框架体系。到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发布《学科分类与代码》,人才学被列为三级学科。
此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人才学研究积极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拓展,并向纵深推进,涌现出一大批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使得人才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健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11年12月29日关于批准发布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第1号修改单,在“840社会学”下新增二级学科“人才学”,并设立“人才统计学”三级学科,代码为“8407220”。具体内容见表1所示:
表1 人才学及其下属学科
代码 |
学科名称 |
说明 |
84072 |
人才学 |
|
8407210 |
人才学理论 |
包括人才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人才学研究方法等 |
8407215 |
人才史 |
包括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人才学史等 |
8407220 |
人才统计学 |
|
8407225 |
人才经济学 |
包括人才市场学等 |
8407230 |
人才社会学 |
|
8407235 |
人才地理学 |
包括区域人才学、人才生态学等 |
8407240 |
人才心理学 |
|
8407245 |
人才教育学 |
|
8407250 |
人才管理学 |
“人才开发与管理”见6305521 |
8407255 |
人才战略学 |
|
8407260 |
专门人才学 |
包括女性人才学、军事人才学、科技人才学等 |
8407299 |
人才学其它学科 |
|
人才学是人才统计学的血肉,对人才统计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例如,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对关于人才的概念、特点、要素、类型、结构、作用和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决定了人才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再如人才应用理论研究中关于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决定了人才预测、人才统计指数分析、相关分析等方面理论体系的建立。今后,随着人才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将为人才统计学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养分,而人才统计学也将在汲取这些养分的过程中成长壮大。
2.社会经济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从诞生以来,统计学被广泛地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应用于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中。
在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的贡献值得一提。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他把概率论引进了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在社会生活现象纷繁复杂、变化不定的偶然性中,存在着规律性。在学科性质上,他明确指出,统计学是一门既研究社会现象又研究自然现象的独立的方法论科学。饶有趣味的是,他把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对于人的评价,提出了所谓“平均人”的概念。也就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塑造了一个具有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智力和道德品质的人物“模特”。他宣称统计的任务就是关于“平均人”的比较研究。如果社会上所有的人同“平均人”没有差异,社会矛盾就会趋于缓和。他的这种思想甚至对恩格斯有很大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来讲,统计学可以分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统计学。其中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迄今为止,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对其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的研究,当然可以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在统计指标的设置、数据的采集与核算、综合分析方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分析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经济社会统计学理论是人才统计学的骨架,对人才统计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方法性的指导。统计学的内容包括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概括和表示,以及如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和原理恰恰构成了人才统计学的基本框架。
二、人才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
辨证唯物主义、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人才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其中辨证唯物主义是思想方法基础,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是工具方法基础。
1.辩证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最一般的方法论科学,并为一切科学提供方法论基础。人才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所特有的方法,对大量人才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与分析的方法论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作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以辨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根据人才统计学的的性质与特点,形成人才统计学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根据唯物主义存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的原理,人才统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情况,坚决抵制在统计数据、信息上报等方面弄虚作假与虚报、浮夸、瞒报、伪造、篡改人才统计数据的行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质量。根据事物质与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原理,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研究数量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咨询时,要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另外,根据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与普遍联系的原理,人才统计树立整体观念、系统观念、联系观念,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密切联系,设计实用的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可行的分析模型,真正使人才统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数学方法
数学被誉为“科学之母”。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测的方法。数学方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二是提供数量分析及计算的方法,三是提供逻辑推理的工具。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数学方法的地位和作用的强化正好相辅相成。
现代科技发展中运用数学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门科学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数学方法在人才统计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理统计是人才统计方法的主体。
从人才统计方法上看,大量观察法是其基本方法,也是数理统计的常用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消除随机因素的干扰,以表现总体人才现象中的数量关系,来获取研究最需要的信息。如果要详细了解人才总体现象中的数量规律性,比如总体现象中某指标的分布规律,有什么样的概率对该指标进行预测和推断,这就要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推断方法。
抽样观察法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它在人才统计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人才统计学中抽样调查获得的结果,可以和其它相关总量指标相结合,进而推断全面数字。
分组法和平均数是人才统计学的主要分析手段。分组法主要目的是将在某种意义下性质相同的事物按照某种规则划规为一类,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给出了科学的分组方法,通过分组法保证所研究对象的同质性,这是分析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
平均数乃是数理统计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而人才统计学中分析的指标大多是两个总量指标之比的派生指标,绝大多数具有平均数的形式。如果要考察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和对母体平均值估计的精确程度,就要计算估计的误差以及推断抽样分布,这便是数理统计的内容了。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如不测量其精度和分布状况,判断其代表性,那么这种平均数就不能保证其合理性和先进性。
另外,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理论和方法,可以把不同人才统计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的程度从数量上表达出来,因此它对人才统计学具有分析、指导及服务作用。
(2)概率论为人才统计方法提供数学模型。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变量的理论和方法,它在数量领域中具体地体现了偶然与必然、个别与总体、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人才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对比关系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与总体各单位实际发生作用的程度和方向,以及各因素相互结合的方式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对每一总体单位的个体来说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概率论便是研究这种非肯定型现象数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人才统计学中的大量观察法,目的不在于取得了解全面情况的资料,而在于根据大数稳定的原则,观察足够多的单位,透过偶然性发现必然性以认识现象的规律和表现形式。
在人才统计调查中,广泛采用诸如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等大量观察法,对人才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以求得对人才现象具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处理这些资料,以达到找出人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
(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人才统计预测。
所谓人才统计预测,是指对人才发展的未来情况或未知情况所作出的预计或推断。它既包括根据现在已揭示出的人才发展规律来预计其将来某时期的发展状况,也包括从人才现象彼此之间的密切联系中,根据已知事物发展状况来推断另一事物的发展状况。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区分人才现象的类型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已有的反映人才现象本质的大量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方法把人才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或者有联系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配成最合适的预测模型。再根据模型和所给定的资料,来推算所需要的预测期的指标数值,从数量上表述现象未来的具体情况。
3.计算机方法
20世纪40年代中叶,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短短的70多年时间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人才统计及人才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一,人才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通常比较复杂,只有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才能够有效反映人才现象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而这些都是靠单纯的人力难以做到的,但对于统计软件SAS、SPSS、EXCEL等而言,就相对容易实现。其二,应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人才统计数据,可以避免许多手工或计算器的反复运算,甚至变烦琐耗时的计算过程为举手之劳,有效地提高了统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由此可以断言,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没有人才统计的的发展。
当前,人才统计本身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即统计内容的数据量大大增加;二是“准”, 即对统计资料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快”,即要求处理数据的速度又快又好。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非常普及的今天,人才统计工作流程正朝着全面电子化跨越,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为密切。由此,必须着眼于我国人才统计工作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不断吸收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促进人才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与升级。
(作者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