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山东英才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以教育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主,开办本专科专业70余个,在校生近4万人,教职工1500余人。学校位于美丽的泉城-济南,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藏书180余万册、总资产10.75亿元的大学。
学校现设有13个教学院(部),分别是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现代音乐舞蹈学院等;设有11个专门研究院所,分别是学前教育研究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院、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机电技术研究所、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园林工程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创新创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学校已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省级优秀教师3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还先后被评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我校双聘教师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
学校董事长杨文教授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名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国庆60周年天安门观礼代表、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学校校长夏季亭教授是省人大代表、省政府授予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MBA导师,是山东省第一位获“黄炎培杰出校长奖”的大学校长,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校办学以来,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就业50强)、并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近几年,连续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全国前三位,位列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榜首。2017年位居民办高校综合类排名第一名。
二、人才工作介绍
山东英才学院是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的发起会员单位之一,我校高度重视人才研究工作,人力资源处作为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单位,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人才培训和发展单位,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作为人才研究的单位,并以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为牵头单位,成立由6名会员和多位教职工组成的人才研究小组,积极配合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的工作安排,积极申报研究会课题,提报研究成果及专著,支持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的顺利发展。
(一)人才引进方面
(1)建立了基于“人才强校”的人才引进理念
我校积极贯彻“人才强国”国家战略,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和《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31日教育部印发)精神,将“人才强校”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校建校以来,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2012年印发了《山东英才学院“131人才工程”建设计划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山东英才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激励办法》,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带动全体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为学校建设“高层次应用型大学”提供人才保障。
(2)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立体引进渠道
目前我校通过比较效果,采取以“互联网+”渠道为基础的立体引进渠道,包括硕博网络招聘平台、高校双选会、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海外人才双选会等。同时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我校推荐优秀硕博人才。在急需高层次人才时,为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和效率,引进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能够高效的满足部分人才需求。
(3)建立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后备梯队机制
为了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建立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后备人才梯队库。后备人才梯队库的建立以组织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各层级人才的胜任力为标准,以人才测评为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备人才寻访、评估、培养和选拔工作。人才库包含新寻访人才和我校现有发展潜力好的人才,明确入库选拔标准,对于入库人员关注其现有绩效及潜在能力两方面,并设定选拔比例严选入库人数。后备人才梯队确保了各类人才持续供给,保证了我校人力资源的延续性。
(二)人才发展方面
(1)建立了基于“以人为本”的职业发展机制
我校遵从教育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将全校教职工根据岗位特点分为六个类别,制定了《山东英才学院职级评聘办法》,详细规定了各个类别的等级及晋升条件,使每位教职工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岗位并努力工作和成长,每位教职工均能“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队伍基础。
(2)建立了基于“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校始终将各类人才的成长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针对新教师,先后出台了《山东英才学院新聘任教师培训办法》、《山东英才学院关于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的实施办法》。针对青年教师,先后出台了《山东英才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培养工程实施办法》、《山东英才学院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山东英才学院青年教师高校系统听课、学习进修的实施办法》等,目前培养在读博士70余人,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多种途径,极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3)创建了“个人和集体协同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
我校始终将“评先树优”作为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抓手。先后印发了《山东英才学院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规定》、《山东英才学院记功表彰实施办法》、《山东英才学院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等制度,既有对先进集体的激励,也有对先进个人的激励,在奖励集体的同时也同步奖励个人。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同步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各单位部门及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4)建立了基于“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机制
我校始终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任务来抓,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校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干部用人机制,研究制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中层干部选拔聘任工作管理规定》,通过校内公开竞聘、校内推荐提名、推荐引进人才、社会公开招聘、校内民主推荐等方式确定干部考察对象。实施干部竞聘上岗,通过重新竞聘,真正做到了由“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并使得一大批有真才实干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激励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工作关系到组织的顺利、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将继续贯彻国家和山东省人才政策,加深与兄弟院校经验交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发展和人才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学科建设,为加快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面做好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