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韦智敏 来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着眼于补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韦智敏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司江伟教授进行了访谈。
韦智敏:你作为长期研究人才问题的学者,已经关注到了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理论问题。首先,请你谈一谈如何提升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司江伟:其一,要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及原因。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造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主要原因是乡村人才及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单向流动而造成的人才流失。在城乡发展格局失衡的条件下,乡村能读书、会考试的人通过高考进入城市,有头脑的、有力气的人进城经商、务工。乡村剩余劳动力乃至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放弃农业生产,进入城镇寻找就业机会,成为城镇常住人口。在为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我国的一些地方的乡村开始加速没落或者凋敝,“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等大量出现。据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胡守勇副研究员的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全国共有的200万个村庄中,正以每年4万个的速度在消失。其中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消失,其在行政村中的占比已经不到2%。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农业农村发展,也制约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
其二,要深刻认识人才流失对乡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乡村人才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的情况下,有人把驻守乡村的人口构成戏称为“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种局面必然导致新农村建设失去内在的动力,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良种的推广,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深度、广度的开发,不利于农村农业的持续发展。人口素质低迷状态的运行,也给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一系列的难题,如人的思想观念越来越“拜金化”,天价彩礼等现象开始出现。在乡村治理方面,人才流失造成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委”干部后继无人,也造成了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管教监护难、安全管护难、引导成长难等诸多社会问题。由于缺少各方面得力的人才,中央一些很好的惠农扶贫政策也难以精准实施。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三支一扶”等人才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人才紧缺的问题,但在整体上,乡村培养、凝聚人才的能力依然不强,人才流失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有所改观。
其三,要深刻认识当前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素质、结构、效能的差距。按照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问题严重,农技人员学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县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在人才发展机制方面,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尚未推开,以推广业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准的农技推广人员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情况还较为突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破解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的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于补齐乡村人才缺失的短板。
韦智敏:“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其中,“乡村人才振兴”是最根本的。请你谈谈支撑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依靠哪些人才队伍?
司江伟: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从大的方面来讲,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可分为两类,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我认为,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可以将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队伍进一步细化为七类:
一是农业科研人才队伍。他们代表着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以聪明才智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成果,是科技兴农的主要支撑力量。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农业科学家,就是这支人才队伍的杰出代表。
二是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他们扎根乡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将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应用于生产,是打通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的支撑力量。
三是农业生产人才队伍。他们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农新产品初加工等领域达到了一定规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乡村技能人才队伍。他们拥有一门以上的特长或技能,以从事该行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如农机手及铁匠、木匠、泥匠、石匠、篾匠、刺绣、漆匠等手工业者等。
五是乡村经营人才队伍。他们在乡村从事经营活动,所从事的领域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包括个体工商业主、农业企业经营者、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者,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电商经营者等。
六是乡村教育、文化、卫生人才队伍。他们在乡村的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提供服务、做出贡献,包括乡村教师、医生,以及业余从事演艺、书画、武术等活动的人员。
七是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他们是乡村治理的实施者,是保证中央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终力量,其中以农村“两委”班子成员为主,也包括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三支一扶”人员,以及乡贤人才等。
以上七支人才队伍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中虽有侧重和分工,但联系紧密、相互交织,需要通力合作方可汇集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韦智敏: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如此看来,乡村振兴本质上也是人才振兴。那么,请你谈谈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思路有哪些?
司江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认为可以按“回馈”“回归”“回报”三个思路,强化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
其一,积极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回馈乡村。乡村振兴离不开城市的回馈。现在,确实是到了城市回馈乡村的时候了。城市人才回馈乡村的方式包括:一是产业回馈。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的机制,鼓励城市人才、各种组织与乡村经济组织、个人以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形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产业。二是技术回馈。加强对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人才支援乡村建设的政策引导,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完善配套和激励政策,鼓励城市离退休科技、卫生等人才通过咨询服务等形式到乡村发挥余热。尤为重要的是,要深化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三农”,鼓励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科技服务谱写新时代农村振兴新篇章。三是资金回馈。鼓励城市人才和各种组织设立奖励基金,开办各种项目,建立培训基地,资助乡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善乡村办学条件,解决乡村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其二,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外流人才回归乡村。外流人才回归乡村,是振兴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可通过以下方式,鼓励和引导乡村外流人才回归: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和舆论环境的熏陶感染作用,促进乡村人才回流。二是实现双向对接。乡村两级要深入摸排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状况,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通过召开招聘会、发短信和打电话等方式,向技能对口的外出务工人员发布就业信息。同时,也可根据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情况开设专题培训班,对外出务工人员免费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员,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三是加强成功人士的回引。通过举办乡情联谊会、寄发卡片、登门拜访等形式,向事业发展好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出“老板”推荐发展项目,发布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支持,引导他们回报家乡、投资家乡、发展家乡。四是完善相关政策。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乡村人才回归创业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提供工商、税务、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便利措施。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乡村人才回归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合作社组织(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及担保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开辟回乡创业人员专柜,为其提供创业信贷服务。
其三,积极培养和造就乡村本土人才回报乡村。把家乡建设得富饶美丽,是对家乡和父老乡亲最好的回报。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快乡村本土人才的培养:一是鼓励自学成才。出台一些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本土人才自学成才,或者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专家对乡村本土人才进行指导和培训,结合实际问题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是委托定向培养。依托大中专院校和职业高中,从本土的中考、高考的农村生源中选拔适合的人选,通过委托培养、订单培养或定向就业、专项奖学金等方式,为乡村培养一批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三是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通过“结对子”“以一带一”等方式,由本地的成功人士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村民们,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四是加强示范交流。可组织乡村本土人才走出家门,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五是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创造宽松的、适合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解决乡村人才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优秀的、有突出贡献度的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广大乡民羡慕与尊重的对象。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以及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又为各类人才回馈、回归、回报乡村提供了可能。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就一定能够支撑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我国建成世界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