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论坛 >> 正文

学校教育要树立人才开发的新理念

2018年08月27日 09:01  点击:[]


薛永武

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中,家庭教育是培养性开发的第一个环节,而学校教育则是培养性开发的第二个环节。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自有学校以来,社会就把学校视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是一个适龄学子追求知识、增长学问的神圣场所。

一、学生是最具潜力的群体

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大凡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一则成才的比例比较高,二则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声誉。因此,一般说来,一些富有远见的管理者,大多积极支持办好学校,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进入正规学校学习,孩子也愿意去学校读书。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以人才开发为时代动力的新的历史时期,反思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在肯定学校教育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在人才开发的主旋律中,学校教育也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邦国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406页。)古希腊就把教育上升到社会兴亡的高度来认识,体现了对教育认识的战略眼光,应该说是具有认识上的极大超前性,这些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

在各类学校教育中,目前,摆在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应该及时确立人才开发的全新理念。具体说来,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生生涯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等,都亟待作出积极而又稳妥的选择。

要确立人才开发的全新理念,就必须重新对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重新定位。学生不但是学校的学习主体,而且也是全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

学生固然是学校的培养对象或教育对象,但仅仅如此定位是很不科学的,也是非常片面的。长期以来,我们很多教师把学生仅仅视为接受教育的对象,这从根本上严重压抑和扭曲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认为,在对学生定位时,首先,应该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富有活力的青少年或儿童,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和孩子。学生和成人一样,也有着自己年龄段所特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其次,学生是学校的学习主体。当我们把学生定位在“学校的学习主体”时,并没有否定学生的“学生身份”,也没有否定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只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旨在突出学生在校学习的本质特征,这样定位不仅肯定和明确了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的学习和实践,而且也在性质上确定了学生的双重身份,即学习身份和主体身份。学生作为学习身份,就应该进入学校的学习角色,经常提醒自己,学校学习的机会非常宝贵,自己不是来学校玩的,更不是来学校享受的,因此在内心深处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主体身份,就要把自己看作是有生活独立能力、自立自强、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成员,也理所当然的和教工一样也是学校的主人,而绝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学生作为主体身份,更应该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在自我开发上做出成绩。对此,可能会有很多老师会担心,这样岂不是把学生宠坏了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科学的,完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焦虑。可以设想,我们搞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吗?作为学校,不是让学生来到学校仅仅产生被管束的感觉,而是应该让学生来到学校就如同来到一个大家庭一样,自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学生如果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就会承担起“家庭”成员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要如此为学生定位,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学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因势利导,把他们的潜能都开发和转移到学习中来,就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大教师也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困境,真正做学生学习和人生的领路人,而不是一台灌水机。但很遗憾的是,有不少老师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进入毕业班阶段,老师往往根据本校往年的考学经验和升学比例,对自己认为可能考不上重点中学或大学的学生,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期望值,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冷漠、讽刺和歧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导致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于是,有不少学生或者安于现状,混到毕业,甚至干脆破罐子破摔。老师仅仅以能否升学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这不仅是应试教育结下的恶果,也是老师不懂人才开发理论的表现。

二、把教育转变为人才开发

为了实施人才战略,我们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大人才观,才能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把传统教育从根本上转化为新的人才开发。

要把教育转变为人才开发,就必须对过去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反思。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主要或基本上是按照既定的模式或框架运转的,像一台旧机器,修修补补,继续运转,许多人竟然见怪不怪,似乎已经习惯了已有的育人模式。然而,如果从人才开发的视角来看,我们也许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亟待改革和完善。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就应该确立新的大人才观和大学习观,进一步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价值取向,这其中也包括那些没有升学的学生,他们将来也还有机会继续到学校学习,或者直接在社会实践中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树立人才开发的新理念,即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开发的,人们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这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足可以看出教师在人才开发中所特有的因势利导作用。过去,我们从一些素质不高的教师口中不难听到这样的话:“你笨死了!”“憨死了!”“真愚蠢!”,“朽木不可雕也!”“你们真是一坛死水!”“你是怎么学的?”“你爹妈怎么教的?”“叫你家长来!”“罚你再抄20遍!”“你考不上学这辈子就完了!”可谓不一而足。老师如果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学生的性格扭曲,这都与老师没有认识到学生都有发展潜力有关。

有感于此,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应多给学生一些理解和鼓励,对学生经常说:“你真行,这个问题回答的不错。”“大家可以大胆讲,说错了没有关系。”“这个问题是我没有讲清楚,我再讲一遍。”“我小时候比你们笨多了,经过后来的努力,才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次没有考好,没关系,但要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在这方面,老师要向农民学习锄地意识。农民锄地主要有三种作用:第一,消除杂草;第二,为庄稼松土;第三,松土以后能够更好地发挥太阳的光合作用。

老师从农民锄地中应该感悟到,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应该做到如下三点:第一,及时为学生“消除杂草”,防止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二,农民为庄稼“松土”,老师则要为学生“松绑”,要解放那些束缚学生潜能开发的不良因素,包括旧的教育理念、评价标准、育人模式和课堂话语等;第三,老师也要给学生以特定的“光合作用”,农民通过锄地释放了庄稼的生命潜能,而老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到浩渺的宇宙和广阔的社会中去“饮慧餐露”,在广采博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可以放松紧绷着的神经,自由轻松的学习,潜能也就能得到逐渐开发了。

 

(作者为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上一条: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概念辨析与应对之策
下一条:科学人才观下的若干人才现象定位

关闭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 电话:0531-88198843 邮箱:gdjyrcyjh@163.com 邮编:250014